青年說夢話 - 不以金錢掛帥的商店
- Cooper Pang
- Jul 3, 2014
- 2 min read




「我的志願」是小學必定的作文題目,但隨著成長過程的種種障礙,最終會多少人有幸逹成志願?曾因電視劇影響而立志當醫生的源興(余源興)自知學業成績難以一圓夢想,偶然在腦海中浮現一個小時候的想法-「做生意」,也成為他努力𡚒鬥的目標。
另類商店
提到做生意,當看到源興圓鼓鼓的外型後定必以為他會開食肆,但源興堅決說「不!」「我要經營一間順應潮流的店舖,可能那段時間流行南非的蘿蔔,我就賣南非蘿蔔:或是突然鼓吹北韓玩具,我就賣北韓玩具,在我現在的概念,這商店是沒有一種既定的貨品種類。」面對潮流這門來得快也離得快的玩意,即使距離創業路還有一段路程,也逼使源興不敢怠慢開始留意不同範疇的資訊,以磨練自己對潮流市場的觸覺。
行公義,好憐憫
當源興繼續濤濤不絕地說著自己的鴻圖大計時,發現笑容也從未離開他的臉,他直言做生意的計劃不是為了賺大錢,而是因為看見社會一些不正常現象,想透過自己有限的力量帶來微小的改變。「從新聞中不難發現有人為了賺錢而失了良心,例如地溝油事件,甚至商場被壟斷,物價不斷上漲,對基層而言每天都活在被剝削中,我想透過自己的店子行出公義,實踐憐憫!」
實踐憐憫?怎樣做到?『麥當勞最初也是一間很小的餐廳,事至今日已成為全球化的大型連鎖店,我不是空言大志要有同樣的成就,我只是在想,一間小小的店舖,若有其獨特的營商之道,也可以大受歡迎。實踐憐憫就是我計劃中的小店的獨有方式,俗語有云「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」若出發點都是以一人做單位的話,那麼金錢能帶來的影響力相對較大,我期望能從盈利中奉獻部分予那些需要幫助的,雖然變相自己的收入會有所影響,但若能令更多人蒙受祝福。不是更有意義嗎?何況最初自己開店子做生意的打算,都不過是心願客人能從購物中認識耶穌,若我在社區中作善事,不就是能見證耶穌嗎?』筆者認為源興這種創業理念,比較像是社會企業的模式,也因為這個服侍生命的心腸,為現今金錢掛帥的社會帶來一點清泉。
往標竿進發
源興自問不能一人獨拼天下,所以現階段已組織不同共同理念的年青人往夢想進發。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,筆者相信當源興帶著祝福的心開展旅途,最後所得的收穫定必也是祝福,那怕在一個亳不起眼的角落,至少那𥚃會因為有一個甘於奉獻的人而有所改變。
Comments